【专家学者智“疫”】(13) 卢耀如院士:从我的几次重大瘟疫经历说起(三)

2020-02-28 18:17:16   来源: 中国网 814
中国网政务联合新型智库“国声智库”策划推出【专家学者智“疫”】专题系列报道,邀请我国高校、研究机构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疫情有关议题展开研讨,刊发相关评论文章,解读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发挥智库机构咨政建言、舆论引导功能和国家媒体平台的作用,助力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中国经济尽快恢复平稳发展。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献策献力,动员各方力量支持帮助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全国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有效进展,国家部署谋划,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努力恢复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的背景下,下一步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尽快回归正常轨道?如何有效消除肺炎疫情对我国的影响?疫情防控工作还将如何开展?中国网政务联合新型智库“国声智库”策划推出【专家学者智“疫”】专题系列报道,邀请我国高校、研究机构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疫情有关议题展开研讨,刊发相关评论文章,解读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发挥智库机构咨政建言、舆论引导功能和国家媒体平台的作用,助力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中国经济尽快恢复平稳发展。

图片22.png  

趁胜追杀恶瘟君,待黄鹤楼凯歌飞——从我的几次重大瘟疫经历说起(三)

卢耀如

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在党的领导下,全民无硝烟的艰难卓绝的“战争”。冲在最前线的数万白衣战士是真正的英雄,在火线上拼搏奋斗,他们不仅仅是在拯救病人的生命,更是在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目前,抗疫初步取得了成效,有的人似乎认为这瘟疫已经过去,开始聚友欢乐、狂饮。这是放弃警惕与战斗意志的行为。在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的英雄——人民解放军,个个都是革命乐观主义,满怀胜利信心,英勇而又有战斗力地杀向敌人。一次战斗胜利了,还有下一次,还有大战役,绝不松懈,绝不放弃战斗意志。

中央不断告诫,对抗这次瘟疫的阻击战,情况是复杂的,过程也是艰辛的,目前初见成效,但不可懈怠,最后获胜的一定是我们伟大的中国。

这里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一、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客观认识世界

中国有句古话:“防灾兴利”,这是非常正确的。防什么灾?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经常会受到灾害威胁、打击。这灾害有: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灾害、风灾、冰雪灾害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塌陷、地面沉降等)、生物灾害(流感、霍乱、鼠疫、SARS及此次的新冠病毒等各种病毒侵害等)。

这次新冠病毒,我们再一次战胜它,以后就没有病毒灾害吗?非也!

中国人民常以“国泰民安”为祝福语,为了达到这境地,不仅要赢得抵抗外来侵略的硝烟之战,也要不断取胜于上述抗灾减灾的无硝烟之战。

国家太平无事、人民生活欢乐安详。除了消除硝烟战争和抵抗各种灾害的无硝烟之战外,当然还需要发展以增强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这就需要开展利用这几种主要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这些资源,必须保护好地质—生态环境,避免诱发不良效应,进而引发或加剧各种灾害。

开发多种资源,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制造业、交通、城镇、旅游、经贸等也可得到相应的发展。

党中央狠抓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有力、有序也有成效。此外,也要抓紧恢复生产,以保障人民的美好生活得以继续,也能为抗灾提供财力、物力和多方科技人才的支持。

二、注意预防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除湖北武汉外,各地能很好地恢复工农业生产,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这是关键的战斗。当然,各地在恢复生产的同时,也需注意其他自然灾害(气候灾害和地质灾害等)的防治。

武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所以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省都更需要注意有关气象和地质灾害的防治,且这些自然灾害又和生物灾害之间存在灾害链。

就武汉而言,历史上多次大洪灾,每次都让几千万亩农田遭害,甚至有大批人命损失。最近一次是1954年,那时武汉市长是王任重,担负重如泰山的责任,带领人民积极抗灾,最终保住了武汉三镇,取得了抗灾胜利。他后来担任湖北省委书记,激励支持毛泽东主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958年,王任重和中科院副院长张劲夫在武汉汉山宾馆召开三峡科技大会,我们也参加了。华罗庚在会上发言,阐述了三峡工程的数学问题。我听后,亦以豪言表壮志,支持三峡工程。于20世纪60年代,三峡工程开工,后因故推迟。八十年代中,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大声呼吁要在清江(长江三峡窗口后系大支流)上建设隔江沿大水提。

长江三峡出口后,历史上活水多在100, 000 m3/s以上,有记录达到130,000 m3/s。长江洪水和三峡清江洪水汇合后,在历史上多次让武汉遭受重创。

1998年,三峡工程开始施工,还没蓄水,清江上梯级也没完工,所以武汉还是遭受了洪灾。在1998年之前,由于上游修了不少中小型水库使三峡下来的洪水只有50,000-70,000 m3/s。在当时那场武汉与洪水的搏斗中,动用了很多部队。电视上常有英雄事迹报道,配上振奋人心的战歌,让人热血翻腾。后来,又出现了祖海唱的《为了谁》,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场可歌可泣的抗洪斗争。

长江水资源的年平均值为1万亿平方米每年,三峡工程就能控制一半,近5千亿平方米每年。三峡和清江水利枢纽完工后,通过多次水利部门的合理调蓄及对下泄洪水的有效处理,武汉避免了洪灾大难。应当说,武汉市长江三峡工程的第一个受益者。

目前,长江三峡上游的闽江、大渡河、金沙江、岷江等修建了很多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如溪洛渡、向家坝、紫平铺等,减少下泄洪水。所以,为了确保武汉的安全,需要很好地调蓄下泄洪水。今后必须考虑三峡、清江及汉江江口水利枢纽的调遣问题,重视洪灾风险的检查与修补加强。

洪水、暴风雨常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例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特别是在山区,这些问题必须再加强监测。

武汉地区也有地下岩溶塌陷问题,还有地面沉降问题,而这些塌陷危及防洪堤坝安全,可能酿成灾难。之前邻近省的防洪堤坝就发生过此类灾害。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中国这古语是给后人一种劝诫:不要有了好处就得意忘形、不要避免了一次灾祸就骄傲自满,神气冲天。就是说,今年开初,湖北特别是武汉发生这新冠肺炎疫情,全国都来支援,必定会彻底胜利。胜利之后,不要忘了自然的复杂性,对其他灾害不可懈怠于心与行。

三、地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质量提高

长江,中国最大的母亲河,穿越武汉,汇聚汉江,向东奔腾而去。长江,在距今7千万年的白垩纪时,还没有这么雄伟。那时,喜马拉雅山和西藏还是属于欧亚的一个大海洋。那时巫山是分水岭,西部河流向西汇入四川大盆地,流入特提斯海,经巫山往东,汇入湖北的大云梦泽湖。所以,不仅在四川盆地有白垩纪红层,三峡出口葛洲坝一带至湖北大部分地区也有白垩纪红层分布。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产生喜马拉雅运动,使喜马拉雅山隆起,青藏高原上升为中国第一地貌台阶,原来向西流的河流转而往东。于是,巫山向东流的河流领导着原来向西排的河流,形成长江雏形。随着地壳变动,长江向东延伸,第四纪时长江不断深切发育以适应东部地区地壳上升,而更有力排泄长江水入海,形成三峡远景。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

湖北有大云梦泽湖、小云梦泽湖和多个小湖。解放初期,还有千湖省之称。目前,千湖多已消失。

武汉还有两大湖泊,东湖和汤逊湖,这是武汉两颗宝贵的明珠。目前,这两大湖泊水质也有污染,特别是围湖占地。

可以说,凡是人工大量围湖造田,破坏自然规律,都没有好结果。

洞庭湖在湖南,原先也是长江的重要自然调洪蓄洪区,有5个江与长江相通。洞庭湖本身接纳湘、资、沅、濹泗水,与长江相通,可天然调节与蓄洪,是造福广大人民的水系。1949年,洞庭湖面积有4千多平方千米,至1998年时,只有2300平方千米,枯水期只有300多平方千米。由于围湖造田,最大蓄水量由解放初期的273亿平方米降至1998年的174亿平方米。加上回水泥沙淤积(1.4亿平方米每年),洞庭湖不能与长江相调节,其调洪蓄洪能力也大为削弱。而1998年的大洪水更加剧了周边洪灾的危害。

另一例:昆明断陷盆地800平方千米,滇池占300平方千米。真是好滇池,造福昆明。清朝的孙髯翁有一长对联,上联描景有“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但滇池自上世纪70年代,围湖造地,破坏了自然状态下水流的循环与自净能力,加上昆明市每年20多万吨污水的注入,滇池很快就被污染了,水质迅速恶化发臭。花了大量的财力、物理和人力,滇池的水才治好,不再发臭,但其水质还是不好。

今后应该注意:

1、野生动物——蝙蝠。上次“非典”和一些国外的传染病都被证明与蝙蝠有关。中国医疗队的研究也表明病毒的源头与蝙蝠有关。但是,武汉这次新冠病毒这么厉害,应当更注意环境的影响。对两大湖泊和长江修隧道,有关填湖、填江,造成影响水流动状态,形成死水体(不活动)和污染水团存在,那是会引发别的疾病传染的。

2、其次,应当在武汉加强“五水”综合利用治理。这“五水”分别是雨水、河水、湖水、地下水、江水体(水库)。这五种水,都应当达到国家三类水的标准。污水地带及土壤,有可能滋生病毒,特别是腐败生物堆积的场所。

3、土壤污染的检测与治理。实际上,大气—水体—土壤三者是密切联系的。这三个用微生物处理较好。

蝙蝠是不可杀灭,但应调查在市区内,相对僻静黑暗人少的地带、建筑物(如高大庙宇、塔、屋顶及一些公园阴暗角落),有无蝙蝠活其他野生动物和流浪猫、狗的寄居。先掌握情况,在酌情考虑如何处置。总之,不要让这些动物侵入城市繁华人多的地带,特别是偏僻之处,为病毒繁殖入侵及危害居民种下危险之源。目前,国家已公布了全国人大关于禁止野生动物的贩卖、饲养的法令。这是有力措施的第一步。

4、科技界团结协作的大力加强,有助于这次新冠病毒的防控,也应当更有利于今天战略性的研究,能够建立预警预报系统。如此一来,今后对这类污染传染疾病的灾难,可以今早防控,大大减轻其危害。在这新冠肺炎传染之前的二个月,我曾和青年学生们共同激励的4句话,我想在这里提一下:

勤奋光采——人生;

国富民强——追求;

忠诚卓越——奉献;

终身不渝——学习。

这学习,是要学有关科技、新理论、新方法并掌握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及人文文化方面的精华。

武汉、湖北、全国动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了一场全民的无硝烟的艰苦战斗,赢得世界组织和专家的赞赏,也为世界人民阻击这具强传染性的病毒取得宝贵经验,为世界作出了贡献。昨天,写了一半,提到1998年抗洪时祖海唱的《为了谁》。恰巧,昨天下午听到了为这次抵抗新冠肺炎疫情改了歌词的《为了谁》:“谁最美,白衣天使,武汉同胞,我的兄弟、姐姐、妹妹。”我噙着眼泪听。是的,三万多名白衣天使(医生及护士)奔赴武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不辞劳苦、不畏艰险,表现出从高的爱国情怀和医者的仁心、大爱。他们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成绩,有的人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祖国不会忘记他们!

我在此再向战斗在武汉(湖北)的、当地和来支援的白衣天使们致以衷心的感谢与敬意!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是追求共和的重地,武汉是新生工业的摇篮,武汉是通衡的重镇,武汉是……

武汉!我1954年就来过,我最好的青春岁月是在湖北武汉等地度过的。目前,在武汉,有我共同勘测与研究的战友;在武汉,有很多合作的科技人员……今天在这里也向他们表示问候、致谢!为他们共同祝福!

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

《登黄鹤楼待凯歌》(七律)

千古黄鹤经风雨,盛赞雀诗有李仙;

一条飞杼通南北,三镇崛起誉东西;

九八洪魔英雄抗,贰零冠毒天使歼;

趁胜追杀恶瘟君,待黄鹤楼凯歌飞。

 

特别声明:【专家学者智“疫”】系列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网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相关疑问请联系文章作者。

作者简介:卢耀如,国际著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1950年入清华大学地质系。1952年院系调整入北京地质学院。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并于2011年10月17日受聘中国矿业大学一级教授。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参与实践及指导了一系列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的勘测研究。由于在岩溶(喀斯特)研究方面成就,被国内外学者称赞为“喀斯特卢”。

热点推荐
  • 第六届《货殖论坛》暨“一带一路”十年联天下  “一带一路”发展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智库观察】第六届《货殖论坛》暨“一带一路”十年联天下 “一带一路”发展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10月21日,由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央财经大学、国声智库联合主办的第六届《货殖论坛》暨2023“一带一路”十年联天下“一带一路”发展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召开。

    2023-10-21 22:10:57

  • 智库观中国:欧亚经济论坛搭建开放合作大平台 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智库观中国】智库观中国:欧亚经济论坛搭建开放合作大平台 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智库观中国:欧亚经济论坛搭建开放合作大平台 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023-09-28 10:09:50

  • 【智库观察】国声智库主题教育学习班在京举行

    聚焦职责使命,力求学懂弄通,在深学细照笃行中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好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更加主动地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增强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

    2023-09-06 11:09:43